[食記] 台北 – 溫州街蘿蔔絲餅 ~ 超美味的蘿蔔絲餅與蔥油餅

Photo_013.jpg  

今天小涵要來介紹「溫州街蘿蔔絲餅」, 這家是我個人覺得是全台北市最好吃的蘿蔔絲餅與蔥油餅. 溫州街蘿蔔絲餅位於溫州街與和平東路口(靠近新生南路), 是個沒有店名與招牌的小攤子. 雖然沒有招牌, 但不用擔心找不到, 因為攤子前面總是滿滿的排隊人潮讓人很難忽視. 這個小攤子已經在這裡將近40年, 因為離我家不遠, 從我學生時代時就很喜歡吃了.

小涵這天是在平日的6點來買, 很幸運的是前面只有10多人左右, 而且大家買的不多, 所以只排了10分鐘左右就買到了. 到溫州街蘿蔔絲餅時看到有很多人在排隊時請不用擔心, 因為店家效率很好, 所以只要沒有很多人買很大量, 其實不會等太久. 還在排隊時, 通常攤子前面的大姊就會對排隊的人一一來詢問並登記要買什麼與買幾個. 然後根據每個人買的東西指揮裡面的人要下幾個蘿蔔絲餅或幾個蔥油餅. 因為還滿有效率的作業流程, 所以並不會等太久. 

Photo_008.jpg  

Photo_001.jpg

就是這位阿姨專門負責點餐、指揮、打包、收錢. 身兼數職, 非常厲害.

Photo_002.jpg

這裡只賣四樣東西: 蘿蔔絲餅$25、豆沙餅$25、蛋餅$30、蔥油餅$20. 除了蔥油餅可以加蛋外, 蘿蔔絲餅也可以加蛋喔. 加一顆蛋$10元.

Photo_007.jpg  

終於輪到我了. 這天我買了蘿蔔絲餅與蛋餅, 這兩樣也是我覺得最好吃的. 蘿蔔絲餅我覺得不需要加蛋, 但是蔥油餅建議一定要加蛋.

Photo_006.jpg

這裡是用半煎半炸的方式來做的.

Photo_003.jpg

加蛋時, 店家會先把蛋下油鍋, 然後在蛋上面加蔥, 等到蛋成形後再把蔥油餅蓋上去. 這樣就成了超美味的蛋餅. 我還是喜歡叫他蔥油餅加蛋. 因為我對蛋餅的刻版印象就是早餐店那種薄博的餅皮上面加打散的蛋液. 所以我喜歡叫它蔥油餅加蛋 XD.

Photo_004.jpg

Photo_005.jpg

終於拿到熱騰騰的蘿蔔絲餅與蔥油餅加蛋囉! 建議大家, 買到的當下就要先吃啊. 剛起鍋的餅, 才是最美味的時候! 回家再加熱就會失去原本的口感. 所以當下一定要先吃看看, 才能享受到食物最美味的時刻.

Photo_009.jpg  

先來介紹這個蔥油餅加蛋. 小涵平常就很愛吃蔥油餅, 尤其每次到宜蘭玩時, 幾乎都會買蔥油餅來吃. 宜蘭這麼多家蔥油餅名店中, 我最愛的就是羅東夜市的義豐蔥油派與礁溪的柯氏蔥油餅. 但溫州街蘿蔔絲餅的蔥油餅加蛋可是一點都不會輸給這些宜蘭的蔥油餅名店.

Photo_010.jpg

因為是用半煎半炸的方式, 所以外皮很酥脆, 然後裡面是滿滿鹹香的蔥花. 咬一口時, 蛋、酥酥的餅皮與鹹香的蔥花一起在嘴裡化開, 真的美味極了. 這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蛋有點太熟了, 所以半熟的蛋汁不夠多. 如果蛋汁多一點會更好吃.  

Photo_012.jpg

喜歡吃辣的朋友, 可以請阿姨加辣. 但建議不要加太多, 因為蔥油餅本身的味道就很夠了, 太多的辣椒醬會蓋住蔥的原味.

Photo_014.jpg  

再來介紹這個蘿蔔絲餅. 小涵必須說, 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蘿蔔絲餅了. 到目前為止, 我還沒找到任何一家比他更好吃的蘿蔔絲餅.

這樣圓圓一大顆才$25元, 以在台北精華區的物價來說滿便宜的. 

Photo_011.jpg

除了酥酥的外皮外, 裡面是滿滿的白蘿蔔絲餡料! 我覺得它好吃的原因, 就是因為裡面的蘿蔔絲非常鮮甜. 咬下去可以明顯感受到蘿蔔絲的香氣與新鮮蘿蔔的清甜味. 除了蘿蔔絲外, 餡料內還有加上少許的蔥花, 所以還有一點點蔥的鹹香. 超級美味! 其他的蘿蔔絲餅, 通常都是太乾, 只有絲的感覺不然就是沒有香氣. 但這裡的蘿蔔絲餅卻吃得到新鮮蘿蔔的原味,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它這麼好吃的原因.   

Photo_013.jpg

蘿蔔絲中可以看到少許蔥花.

Photo2_001.jpg  

溫州街蘿蔔絲餅快要搬離現在這個街角的小店面了. 之後新的店址是在和平東路上師大附近, 比較大也有招牌, 目前還在裝潢中. 想要去的朋友可以密切注意溫州街蘿蔔絲餅的FB粉絲團 . 溫州街蘿蔔絲餅真的是我覺得最好吃的蘿蔔絲餅與蔥油餅, 小涵不藏私的推薦給大家!^^

 

店家資訊:

溫州街蘿蔔絲餅

地址: 和平東路與溫州街口

電話: (02) 2369-5649

營業時間: 7:00 ~ 20:00 (周日公休)

FB粉絲團: 溫州街蘿蔔絲餅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不要忘了給小涵一個「讚」喔! 也歡迎分享文章. 大家的鼓勵與支持, 是小涵寫文章的動力^^ 

觀迎加入「涵的足跡 走遍天涯」跟著小涵吃美食、玩遍天下 FB 粉絲團, 隨時follow小涵最新吃喝玩樂的情報與新文章: